综述
interesting,优绩至上理论竟然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而且其中一个甚至和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信奉上帝有关。
信奉上帝相信我们做了善行,那么上帝会根据这个善行给予我们奖赏,反之会给我们惩罚。因此当一个人极度不幸的时候,很多人甚至怀疑这个人其实做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恶行,这加深了对受难者的伤害。
而且这种思想极度以人为中心,上帝大部分时间都在回应人类的行为。因此,即使是在上帝面前,我们也是在争取赢得自己的命运,这又是一层优绩主义带来的伤害。
这是美国人写的书,这本书分别讨论了在历史中优绩主义的提现和现代优绩主义的提现。在历史中,这种优绩主义在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人中有更为明显的体现。现代略有不同,现代美国经常主张自己的“美国梦”,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实现阶级跃迁,文凭也逐渐成为了大家最后能接受的偏见,即拥有更好学历的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跨越,因此他们可以接受自己成为社会的精英并享受这种文凭给自己带来的优待。虽然实际上当前已经有非常多的人在表达精英统治的不满。而很多人也表达了希望大学文凭成为一个分类机器的观点。
分类机器
大学作为分类机器,赞同这个观点的人基本上都认同,不同大学教授的课程的质量本身并不具有在未来具有区分度,而进入这个大学本身,即获取大学的文凭,是具有区分度的。
当然,作者也是非常义正言辞的阐明了以此功用的大学文凭的不公平性。考虑到真实数字就是收入来自全美前1%的家庭占据了常青藤高校超过50%的名额,如果再去考虑这里面的深层逻辑,在美国有非常多的学生是通过捐款进入学校的,还有通过运动员身份进入学校的,这些运动往往都是高尔夫,赛艇,马术等运动,这些运动本身也是平常家庭很难负担的。同时看似平等的SAT,或者中国的高考,以一个分数作为分类标准的,同样非常具有不公平性。富人家庭的孩子能够在大学前教育花费超额的金钱进行培训,甚至是残疾人认证等,来获得不同程度的录取优惠。这同时也会加剧他们的傲慢—我是学习成绩好,智商高来到了这样的地方,这与我的家庭无关。但这同时也会让他们更加不快乐,因为相比于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而言,获得更高的分数是更重要的。
综合我看到的另一篇文章,一些具有相当高智商水平的人进入到一些无关紧要,与其本身具有的智商水平并不匹配的岗位时,我认为这有可能是有意而为之。愚民,让聪明人做无关紧要的事,让他们脱离社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能是统治者的手段之一。作者讨论的东西当然是很好的,公平是一个天然具有吸引力的词,它让人神往,因此公平意味着可以相信自己。但位置不同,往往看到的公平不同,一个奋斗一生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往往不希望让自己的成就只在当代,他希望延续。这是一个根植于深处的想法,不这么想的人往往是异类。为自己的后台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一个我在自然界也可以看到的现象,我认为这是一种兽性,是一种原始的欲望,而克制原始的欲望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当你有机会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但是你制定的规则,并不会为你带来丝毫的便利,我认为这并不现实。因此尽管我们知道问题的弊端在哪里,但每一个走上那个位置的人都没有做出那样的选择,即使做出了,也很难在延续下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能够让社会变好的呢?
给工作以尊严
对于不同的工作,我们很容易,甚至于是习惯于,给其分出三六九等。社会对于不同工作是有偏见的,例如水管工、农民工等,他们的工作是没有任何尊严的。有一个解决办法是不以优秀与否来赋予一份工作尊严,而是在道德标准上看这份工作对社会的贡献。例如清洁工,他们的存在让瘟疫的蔓延更加困难,因此当我们从道德角度来评判这一份工作,是应当对其付出更多认可与尊重的。
尽管我十分认同作者说的内容,但我想站位的不同带来了很多执行上阻力。对于能够制定政策的人来说,他们的目标真的是让社会变得更好,每个人都有过得体面的权利吗?虽然大家都声称自己执政的目标是这个,但社会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普通人分到了更多,就意味着这些需要从富人嘴里吐出来。这一套价值观很难真的在当前社会运行,除非物质资源真的极大丰富。但这个条件也许是一个错误假设,因为总可以引导出一些稀缺而我们又看重的资源,存在于这个社会,这样我们就能付出自己非常多的东西来得到这个资源,而这个资源的稀缺性正是人为营造的,例如中国的房地产。没有了房地产可能变成了农产品,汽车,凡是可以带来垄断且必须的产业,都可以被人为弄成稀缺资源,并一茬一茬割韭菜,直到这个社会,人成了稀缺资源,再也没有为上层提供营养的新鲜血液,这时努力活下来的人们才有了资源重新分配机会。作者不喜欢说资源重新分配,因为每个人获得的不是资源,而是对社会的贡献和他人对这份贡献的认可。这种认可会更加合理的分配这些资源。
写在最后
作者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想法,但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目前的最优策略仍然是想尽办法成为这个体系的优绩者,就像上一本书说的,如果你不能改变游戏规则,那最好加入一个每个人都倾向于在这个规则下正常竞争的游戏。